山水画的形式美规律主要有五点:
一是节奏与韵律:
山水画作品由笔墨、线条、色彩、形象等组成。笔墨分为用墨和用笔,墨分五色,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体现浓、淡、干、湿、焦,五色交替运用,虚实相生,用笔中锋、侧锋、方圆、轻重缓急皆有,提按、顿挫、皴擦、点染相宜,体现了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中的节奏韵律。节奏韵律在吴冠中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美妙,一大一小的色块,一虚一实的物象,一弯一直、一长一短、一疏一密的线条,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参差错落,美轮美奂。吴冠中的作品善于在形式美中体现节奏与韵律,认为形式美是意境的桥梁,他的作品直达心脏,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大自然诸形象,像音乐般有和声、节奏、韵律,构成千万乐曲。
二是变化与统一:
山水画作品求变又求统一,无一味的变,也无一味的统一,变化太多显得杂乱、不协调,太统一会显得板滞,变化和统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艺术作品再怪再个性也不可抛弃“统一”“变化”四字,“八大山人”的作品可谓是怪,他力求创新,行为怪僻,个性张扬,常常借画抒情,作品墨点无多泪点多,运用了大量饱含感情的墨点,并赋予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把他的经历,他对世事、对人世的冷漠发泄在了作品中,看似统一的墨点里面大含深意,虚实相生,浓淡皆宜,布白与点线的对比,仿佛在倾诉,在感伤,在不羁,在清狂。
三是对称与均衡:
中国山水画构图讲究对称和均衡的形式美规律,均衡是对称的升华,画面中的物象要保持一定的均衡感就要从画中的体积、重量、形态、强弱、色彩的变化等构成要素中进行布置组合。对称、均衡和山水画笔墨形象的起伏参差、动静相依、色墨相辅、清浑互助等规律息息相关,任何一物象的布置都包含在里面。
四是比例与尺度:
在绘画中,西方绘画的比例相对比较科学,对透视的要求也相对精确,中国画的程式化要求山水画运用散点透视创作,不要求精确计算面积大小,注重画家主观比例的变换和再现客观表现自我,中国山水画的这种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表现方法与中国人在传统人文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写意性艺术观是相对应的,是一种意向的表现形式。所以山水画中所谓的比例与尺度因人而异,因画面需要而异。
五是动静相依:
山水画中动的物象包括人物、水、云等,其余的物象皆为静态趋势的形象。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有些作品画面形象似乎是静态的,但是与周围物象相比它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在缓缓生长,仿佛要冲出画面,动静是一种互补,动中生静,静中有动,没有绝对的动,也没有绝对的静。山水画中动静对比更有意蕴,把人们带进画家创造的魔幻世界,传神至极。
下一条: 国画山水留白写意,需要遵循什么原则?